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 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创新团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

  1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据悉,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中国科学院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32项(人)。中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1个,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 

  其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赖远明,973首席科学家马巍领衔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创新团队获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纳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授奖序列,是中国科学院唯一获得该奖项团队,也是甘肃省首次获得该奖项。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创新团队,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俄罗斯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7人。获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资助2期,3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6人任国际主流杂志编委。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励6项,多次获得中国科学院重大创新贡献团队、国家人事部和中国科学院先进集体、共青团中央“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该团队扎根西部、立足高原,紧密围绕国家冻土与寒区工程建设和安全重大需求,取得多项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我国寒区重大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团队在国际上创造性提出了主动冷却、降低多年冻土温度的冷却路基新思路,有效解决了青藏铁路高温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的世界性难题,确保了列车在世界上多年冻土区以最高时速100公里/小时安全运营。研发了多年冻土区宽幅沥青路面条件下复合冷却路基调控关键技术,阐明了寒区高铁路基微冻胀形成机制及时空演化规律,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冻土区“基于应变的管道设计”思路,揭示了青藏高原“电力天路”复杂条件下高温冻土冻结力对塔基稳定性的作用机制,为青藏铁路、哈大高铁、兰新高铁、中俄输油管道、青藏直流联网等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建立了冻土水--力三场耦合理论体系,构建了冻土区气候-多年冻土-工程-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监测网,为冻土区重大工程建设与脆弱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冻土工程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目前,团队依托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冻土物理和力学、冻土细微观、冻土环境等试验平台及试验方法与标准,构建了多尺度冻土工程物理模型模拟平台。并承担一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创新团队将紧密结合西部和东北地区重大基础工程建设和能源环境科学问题,开展包括中巴走廊带冻土灾害、青藏高速公路、莫斯科-喀山高铁、三江源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科研工作,坚持出创新成果、出创新人才、出创新思想并重,坚持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强化科研新布局,力争做出更大贡献。

 

  获奖证书

获奖证书

 

            团队部分专家                                                     

        程国栋接受媒体采访                                                  

                                                   程国栋代表团队参加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媒体集中采访会